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广州白云区:党管人才精准发力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来源:中国城市报“城市党建”周刊  作者:郭文治 孟 航  2021-04-20 09:47:5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人民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用一流的体制、一流的政策、一流的平台、一流的服务,打出一套人才工作组合拳,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类人才,营造了创新创业、宜业宜居的良好环境,为加快建设广州最好、最强、最有活力的区之一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创新驱动。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涵养人才发展源头活水

针对部门协调难、政策分散化、行政主导化等实际问题,白云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通过健全机制、完善政策、组建专门队伍,着力构建起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体系、统一规划、分工实施的政策体系和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积极参与的运行体系。

健全工作机制。白云区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将人才工作列为区委重要工作内容,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和工作目标责任制,坚持常态工作定期议、专项工作专题议;印发《白云区人才工作重点事项责任分工表》,将人才工作纳入党建述职重要内容,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巩固全区“一盘棋”的工作机制,新增区司法局等5个单位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将人才工作三定方案纳入镇街三定方案,强化各职能部门横向统筹和各镇街纵向延伸,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28个区直部门分工负责、24个镇街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人才工作合力显著增强。

完善政策体系。坚持顶层设计先行,发挥政策的引领带动作用,坚持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实施“云聚英才计划”,打造领航工程、筑巢工程、暖心工程、品牌工程、保障工程等5大引才聚才工程;推动发改、科技、教育、司法、人社、农业农村等部门制定相关领域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开发使用、服务管理等方面机制,构建了以“云聚英才计划”为统领、以产业政策为基础、以配套政策为支撑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政策体系。


广州市白云区工匠培育工作室科研人员进行研发。


坚持走市场化路径。2018年注资1亿元,成立区属国有企业广东省白云人才发展有限公司,围绕“人才+金融”双轮驱动,主营人才引进与开发、人才公寓运营与管理、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运营和管理、教育与培训平台搭建等业务,打造为人才全方位服务的产业链条。成立以来,白云区打造人才驿站3个,举办“白云人才大讲堂”4期,开展人才政策宣传及宣讲、人才交流培训等服务50余场,为区内企事业单位招聘1200余名各类人才。

集聚“高精尖缺”人才

有效促进产城才深度融合

曾经的白云区,外来人口众多,但高层次人才不多;低端产业、企业众多,但龙头企业、高端产业不多。为此,白云区将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融入“1358”发展思路和“强二优三、三产融合”产业发展路径,紧盯企业人才发展需求,坚持海内外并举、高精尖结合,切实增强人才吸引力、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紧盯发展目标引才。聚焦集全区之力打造“一园一城一示范区”的总体目标定位,出台“普惠十条”“总部十条”“培优计划”“上市十条”“创新十条”“设计政策”和《白云区促进招商引资企业落户若干办法》“6+1”七大惠企政策,坚持招商引资与招商引智同频共振、同步发力,以重点产业项目集聚人才,以人才促进项目发展,实现“引进一个项目、集聚一批人才、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个片区”的叠加效应,形成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互促互融的发展格局。目前民营科技园专科以上人才占比30%,亿元以上企业130家,2020年实现工业产值485亿元,同比增长13.2%,连续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已累计集聚了深兰科技、北大科技园、软通动力等软件创新人才近2000人,着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数字经济先行示范区、全国一流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依托人才工程引才。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重点面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从2016年起深入实施产业领军人才集聚工程,瞄准产业发展方向,以科技领军人才、创业人才、创新团队为重点,引进创新创业领军团队10个,产业领军人才74名,产业高端和急需紧缺人才845名。不仅如此,白云区积极推动各类人才申报国家和省市人才项目,目前全区有市级以上人才198人,全区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比达到3%。

抢抓发展机遇引才。聚焦“双区驱动”效应,扩大引才视野,拓宽引才渠道,以“港澳所需、白云所能”为原则,制定出台《白云区支持港澳青年来云发展行动计划》,围绕港澳青年交流交往、学习研修、实习就业、创新创业、生活便利、服务平台等6个方面制定22条措施,积极参加“海交会”,在香港设立专门引才站点,通过柔性引才、以才引才、“一事一议”等方式,集聚了港澳台各类人才200多名,2020年引进海内外博士博士后达247名。

打造孵化培育平台

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木有所养,则根本固而枝叶茂,栋梁之材成;水有所养,则泉源壮而流派长,灌溉之利溥。”白云区坚持“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相结合,为各类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平台和舞台,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广州市白云区举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工作交流座谈会。


广州市白云区举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工作交流座谈会


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有效整合资源,发挥政府、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作用,强化培养培育,有效促进成果转化。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推动66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同成立白云区“产学研联盟”,引进广东省新兴激光等离子体技术研究院、北大科技园、哈工大产学研城创新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白云现代都市农业研究院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实验室、创新中心、科研平台,加大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支持保障力度,举办“云创杯”创新创业大赛,形成企业、科研院所、国内高等院校、国际科技合作等创新平台集群。

加大重点人才培育力度。围绕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成立32家“工匠培育工作室”,推动62家企业与院校建立技能人才政校企合作平台,深入实施“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组织培训102203人次,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2019年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白云选手荣获7枚金牌,占全国的一半;依托市中院、广州国际商贸商事调解中心和广州仲裁委第19庭、“一带一路律师联盟”和全国首家法治营商环境研究院加强“三中心一高地”建设,已集聚优质法律服务机构42家,执业律师约200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智能法律服务中心和法律服务人才基地。

积极推进粤港澳合作交流。按照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绩效显著的思路,以3000平方米的云创汇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为启动引擎,建成汇龙、云创汇2个市级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和云和、DAYONE、通达3个区级基地,加快建设白云湖数字科技城港澳青创基地,入驻企业100多家,40个港澳文化创意、信息科技、电子商务项目落地基地,开展30余场交流活动1000多人次参加,实行“一基地一方案”,擦亮“金融+人才”“法律+服务”等特色品牌,着力打造“1+N”港澳青年人才创新创业高地,吸引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共谋发展。

提升服务保障温度

营造栓心留人良好环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白云区坚持为企业、人才办实事、办好事,用心用情用功服务人才企业,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广州市白云区举行“云聚英才卡”发卡仪式。


拓展服务内容。推出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云聚英才卡”,承接市人才绿卡制度规范,免费为持卡人提供人才落户、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11项服务和购房、R字签证等9项服务,目前已发放59张“云聚英才卡”和25张人才绿卡;出台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八项规定,落实区领导联系100家重点企业、100个重点项目制度,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减免企业社保费9.63亿元,发放稳企稳岗补贴6000万多元,惠及企业6万多家、惠及企业职工超过40万人;积极协助红日燃具等19家人才企业申请“人才贷”和“抗疫贷”达2亿元,组织线上线下招聘128场,新增就业26198人,火线为92名抗疫医疗人才解决编制;出台《白云区人才公寓管理办法》,强化人才安居工程建设,在建3万平方米人才公寓,为人才提供“全链条”一站式服务。

创新服务载体。依托产业园区、商务集聚区、价值创新园区建设创新创业人才服务驿站,打造集人才服务、休闲、交流的一体化综合性服务平台,目前已建成招商服务中心等3个人才驿站;在政务服务中心建立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和人才专窗,积极推进“不跑少跑、一次办好”政务服务改革,在全市率先上线运行“广州市开办企业一网通平台”,推进1562项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网上办”“一次办”“自助办”“预约办”,建设人才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网络+实体”全方位全周期人才服务。

延伸服务半径。深入开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坚持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推动“问侯、问情、问需、问策”四问工作法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座谈会、专题调研、节日慰问等方式加强与专家的联系沟通,实地走访联系慰问专家300多人次,让人才政治上得到尊重、工作上得到关心、生活上得到关爱;加强人才宣传力度,3年来依托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宣传人才工作好的做法和典型事迹1152条,不断提升人才工作知晓率和影响力,激励广大人才拼搏奉献、勇攀高峰,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主办单位:广州人才集团                     运营维护:广州南方人才资讯科技有限公司(job168.com)
粤ICP备202113274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96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