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共广州市白云区委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 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富民强区 文明幸福”新白云的意见

2014-02-14 17:06:24
内容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广州市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决定》有关精神,全面推进白云区新型城市化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广州市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决定》有关精神,全面推进白云区新型城市化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1.指导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持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幸福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凸显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集体智慧和力量,不断改善民生,共同推动白云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按照《中共广州市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白云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方面改革,破解阻碍科学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不断激发发展潜力。
    坚持创新驱动。把自主创新作为提升发展质量的关键。积极探索平台建设、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城市运行管理、社会服务管理、基层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等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弘扬创新文化,努力营造崇尚创新、乐于创新、大胆创新的良好氛围。
    坚持城乡一体。充分利用白云区位于广州市都会区和副中心关联点的区位优势,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不断提高农村群众生活质量。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协调同步。
    坚持生态优先。树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合理开发利用生态资源,在发展中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以生态优先为前提,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2.发展定位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新型城市化为抓手,按照广州市城市功能布局规划的总体要求,优化提升南部都会区,扩容提质北部副中心,努力把白云区建设成为广州空港南部门户核心区、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聚集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先行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试验区、广州北部重要生态涵养区,实现“富民强区、文明幸福”新白云的奋斗目标。
    3.发展目标
    (1)构建新的空间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一心三片多组团,一轴两带四廊道”的网格化、组团式空间发展格局。
    (2)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坚持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指导方针,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民营经济成为主要动力,创新驱动成为重要支撑,经济发展质量和总体实力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又好又快的增长势头。
    (3)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立体交通网络顺畅。河涌综合整治效果明显,“花城、绿城、水城”的岭南特色鲜明。城市管理初步实现科学化、精细化,“六乱”现象明显减少,“两违”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幸福社区与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
    (4)社会服务管理明显优化。平安白云建设成效显著。出租屋和流动人员长效服务管理机制基本建成。社会治安得到强化,刑事案件持续下降。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有效,社会和谐稳定。
    (5)民生福祉明显提升。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教育均衡化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设施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保持较大幅度增长。
    (6)党建和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建成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形成奋发进取、干事创业的工作局面。党组织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村级基层组织执行力明显提高,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廉洁白云建设成效显著。
    二、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优化空间发展布局
    4.规划新的发展格局
    中部规划建设白云综合服务功能区(62.5平方公里),建设集居住、就业、政务服务、商务、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市政服务设施、生态九大城市功能于一体的核心地区,成为白云区的区域中心。
    北部规划建设空港经济功能片区(251平方公里),形成临港商务组团、临港产业组团、神山空港配套产业组团和江高商贸物流组团四大板块。
    东部规划建设健康产业功能片区(148平方公里),打造以山地生态保护功能为主,以健康产业为核心,集医药制造、职教培训和健康服务于一体的生态新城。
    南部规划建设白云新城文化商业功能片区(172平方公里),打造成为推进白云区服务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载体,重点发展高端商贸、总部办公、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城市服务功能。
    将上述四个功能片区划分8大功能组团,形成白云新城至白云国际机场的中央活力轴、西部商贸物流带和东部绿色产业带,以及流溪河、巴江河、北二环和白云山—南湖—帽峰山四条景观特色廊道。
    5.发挥规划国土引领作用
    编制完成白云区概念规划,道路交通、能源系统、环保和文化、教育、卫生等专项规划。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合一”,集约高效统筹城乡资源。建立共编、共用、共管的规划编制体制,围绕城区、园区、片区,完善各项规划编制、调整和审批。加快推进109条行政村村庄规划实施工作,2016年前基本完成美丽乡村试点建设,确保村庄规划落地、农村建设有序、城乡统筹落到实处。加强国土管理,规范用地秩序,引导、借助房地产开发项目推进周边区域发展。充分运用城乡统筹土地管理制度创新试点政策和功能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合理布局用地规模,积极开展城乡土地增减挂钩试点,加大低效闲置土地二次开发利用。
    6.大力推进“三旧”改造
    实施“城中村”改造2014—2016年计划,用好用足政策,大力推进“城中村”和旧厂房改造,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力促村、社工业小区纳入“三旧”改造范围,改善城乡面貌,优化人居环境,提升经济业态。
    三、加快发展平台建设,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7.规划建设四个发展平台
    (1)白云综合服务功能区。发挥综合服务功能区作为广州市都会区和副中心关联点的作用,打造白云区的“城市之心”和“发展之芯”。2014年,完成核心区(20平方公里)控规成果审批;完成启动区(7.88平方公里)土地征收补偿工作;开工建设连接启动区的空港大道(106国道—北太路)、白云五线(机场高速—106国道段)等市政基础设施;启动安置区建设。2016年底前完成安置区建设和村民住宅拆迁补偿工作。加快推进白海面湿地公园(暂名)和市民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医疗中心、体育中心、图书馆等一系列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初步形成具有白云特色、公共服务优质完备、融山水田园风光于一体的区域中心。
    (2)空港经济区。加快推进空港经济区起步区一区、四区规划建设。推进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广州航空产业基地、广州白云机场航空经济产业园、白云机场综保区(南区)的建设,初步形成临空产业集群。完成航空总部经济综合服务区一期、航空产业城等项目前期工作。
    (3)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加快完成健康服务、医药制造及研发、健康教育、健康养生四个片区的规划审批。优先推进健康城核心区及广药基地产业项目建设,同步配套居住区等服务项目。重点推进健康小镇、健康企业总部、健康产业金融保险、国际会议会展、医疗健康体检及康体咨询设施建设。开展钟落潭职教基地南拓区规划建设。
    (4)广州民营科技园。确定产业发展规划,完成民营科技园核心区、白云工业园、居家用品产业园、白云电器节能与智能电气产业园、神山工业园“一核四园”控规调整,解决重点企业增资扩产及新项目落户的规划用地需求。以科技研发和政策优势带动民营企业集聚发展。
    (5)加强平台运行机制建设。建立土地联合储备、收益共享的开发机制,加强土地征收储备资金管理,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征拆、统一供地、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和“建设项目主体用地、安置用地和留用地同步选址、同步报批”的土地征收储备制度。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集中用于支持发展平台项目建设。完善重大发展平台的管理机制,加强四大发展平台管委会干部队伍建设。
    8.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围绕我区产业布局和战略性发展平台建设,重点培育壮大临空产业、健康医疗产业、先进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商贸文化高端服务产业,大力集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适度发展房地产业。
    (1)临空产业。以白云国际机场为核心,依托南航集团、省机场集团等航空龙头企业和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南区)、广州航空产业基地、广州白云机场航空经济产业园等园区,重点发展临港商务、临空物流和空港配套等产业。
    (2)健康医疗产业。依托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健康、高端研发、休闲旅游等产业。
    (3)先进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依托民营科技园已有的工业基础和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民营总部经济、科技研发与创意、节能和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4)商贸文化高端服务产业。依托白云综合服务功能区和白云新城,重点发展高端商贸会展、总部经济、金融、文化创意等产业。
    (5)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引导鞋服、化妆品、皮具、汽车汽配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总部经济、打造品牌,促进其由传统的来料加工向产品研发、设计、展贸、电商等领域发展。
    9.加快转型升级
    选择试点,积极推进116个传统专业批发市场和303个村社工业小区转型升级。加大对由村社工业小区改造而成的产业园区扶持力度,提升集体物业档次,改善周边环境。探索集体土地、物业等资源拥有者收益与转型升级挂钩模式,对积极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产业的村社、投资主体或业主给予政策支持与扶持。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值的“小散乱”企业。
    10.扶持企业发展
    研究制定对平台建设企业、产业联盟企业和大型骨干企业的扶持政策,重点培育大型骨干企业和专业性优质中小企业。完善区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功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建立一支服务企业的专门队伍,完善并联审批、代办审批、限时办结机制。坚持区四套班子领导联系挂钩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深化“暖企”行动,全力协助企业解决用地、用工、水电、融资等问题。大力推进质量强区建设,引导企业创建名优品牌。增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扶持民营经济大发展。
    11.鼓励自主创新
    研究出台科技创新扶持政策,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公共实验室、创新联盟、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等平台建设,积极推动“政产学研金”合作,鼓励钟落潭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科技产业园,促进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产业化,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施人才聚集工程,完善人才服务机制。
    12.改革招商选资
    以市场化招商为主导,建立功能强、覆盖广的招商网络。优化“摸底、锁定、敲门”三大招商环节,提高招商选资成功率。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为出发点,完善招商选资激励政策。
    13.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树立“安全第一”的发展理念。创新管理方式,确保经济社会在安全的前提下良性发展。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考核奖惩机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
    四、加强城乡建设,推行管理科学化
    14.建设立体交通网络
    建设立体交通网络。推进地铁8号、9号、14号线(白云区段)建设,融入广州市快速轨道交通核心通勤圈。推进花莞高速公路建设和新广从公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建设空港大道、白云二线、白云五线、新石路、兴南路、龙虎路和钟港大道(东延线)“一纵六横”主干道网,完善区域路网。将空港大道建设成为串联空港经济区、综合服务功能区、白云新城文化商业功能片区的白云中轴线,2016年前完成空港大道(106国道—北太路)、白云五线(106国道—机场高速)、新石路、兴南路的建设。
    15.完善城乡基础设施
    加快木棉—凯旋输电线路、220千伏航云等7项输变电工程建设,提高经济发展和城市运行的能源保障水平。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做好水厂建设和扩建,流溪河、石井河截污和污水管道铺设、排水改造、“三线”下地工作,推进30条行政村二次改水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继续推进农村泥砖房及危房改造。简化村民建房申报流程,在每个镇选定1至2条村推进村民建房示范点工作。
    16.建设“花城、绿城、水城”
    实施城区生态公园建设工程和“一街镇一公园”生态环境优化工程。打造流溪河、白云湖等优美水景观。继续完善绿道网建设。加强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持续开展高(快)速路及出入口、城乡主干道“净化、绿化、美化”整治行动。
    17.持续重典整治“两违”
    强化网格化管理,建立查控“两违”层级目标管理和考核奖惩机制。严厉查处参与和实施违法建设的当事人和责任人。
    18.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注重生态保护,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环保执法,强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环境污染整治。持续开展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程。健全农村环卫保洁体系。进一步加大对“六乱”的整治力度,推进流动商贩的集中经营设点和规范管理。全面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处理,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19.创建城市建设管理示范点
    以“幸福同德围”、“美丽金沙洲”为试点,创建城市建设管理示范点。加快推进同德围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地铁沿线土地开发,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社区服务、低保和医疗救济等工作,建设“幸福同德围”。加快推进金沙洲地区16项重点工作,完善交通、大型商业服务、文化康体类设施,力争到2014年底,初步实现建设“美丽金沙洲”的一期目标。
    五、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提升群众幸福水平
    20.加强出租屋和流动人员服务管理
    推行出租屋信息化、分类管理模式,持续开展出租屋整治行动,全面推广出租屋电子门禁实时管理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探索制定关于出租屋屋主守屋有责的管理制度,强化出租屋屋主责任。以社区为依托,搭建流动人员管理平台,坚持推行居住证“一证通”,提高流动人员服务水平。
    21.建设平安白云
    积极探索以街镇为大网格,街镇内根据位置面积、人口结构、管理难度等划分小网格,以网格为基础,整合出租屋管理、治安管理、安全生产监管、消防安全管理、城市管理、社区服务管理等职能,实行“一张网格”管理。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平安细胞”工程,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狠抓重点地区整治,保持对刑事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持续开展打击制假售假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司法援助力度,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发挥街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作用,完善“网上信访大厅”的功能,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排查和化解机制。严格执行区信访维稳工作责任考核办法、信访工作领导责任追究实施办法,坚持领导干部信访包案和接访、下访、约访制度。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提升应急工作水平,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努力创建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22.加强基层建设管理
    扶持、规范社会组织发展,大力培育发展公益类、枢纽型社会组织。加强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工加志愿者”工作模式。规范农村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运作,加强基层工作队伍建设。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加强集体资产管理,完善农村集体“三资”交易平台和财务监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加强村社干部监督管理约束的长效机制。加强智慧社区建设。深入推进幸福社区创建工作,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在组织架构、管理体制、自治功能、服务提升等四个方面实现突破,提升居民的幸福水平。
    六、不断加大投入,增进民生福祉
    23.加大扶持“三农”力度
    实施“富民强村”工程,优化村级经济结构,组织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加快白云流溪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逐步形成稳步提高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努力探索村民合法建房的有效途径。做好新一轮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到2016年,实现受帮扶贫困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受帮扶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
    24.壮大村(社区)集体经济实力
    积极推动集体建设用地规范流转,全力做好集体经济组织留用地兑现工作,加快推进历史留用地落地。实现新征地项目留用地与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积极引导村社留用地高效使用,鼓励集中开发利用,带动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25.完善社会保障
    重点帮扶困难群体稳定就业,每年开发1500个以上公益性公共服务岗位,新增就业人数1.5万以上。加强劳动监察,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构建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动新农合与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积极搭建街镇一级社会保障服务平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加快完成区中心医院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向农村覆盖。建立健全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机构。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26.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差距。科学谋划公办、民办教育资源分布,研究制定进一步规范和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打造一批在全市有较大影响力的优质品牌学校。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
    27.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大力推进广州第二购书中心、少儿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建设。加强传统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打造白云特色文化品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白云体育中心建设。
    七、加强干部队伍和作风建设,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
    28.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抓好干部党性党纪教育和能力素质教育,每年分批组织全区干部业务轮训,有针对性地组织干部进行考察学习和交流挂职,着力建立一支团结务实、善谋发展、密切联系群众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立完善科学的干部选拔机制,以工作实绩为导向,优先提拔使用在区重点工作中敢抓敢管敢担当、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大力培养年轻干部,将年轻干部及时充实到基层一线。
    29.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街镇党(工)委对村、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管理。在全区1771个经济社建立党支部,实现党组织全覆盖。扎实开展机关干部下基层挂职活动,联系服务基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农村、社区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覆盖面。
    30.加强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
    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扫除“四风”,整治“庸懒散奢”。规范考核检查、评比表彰活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干部下基层联系群众、开展工作,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推进廉洁白云建设,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发挥农村党风廉政信息公开和廉情预警平台作用,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主办单位:广州人才集团                     运营维护:广州南方人才资讯科技有限公司(job168.com)
粤ICP备202113274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9684号